前言
近几年来,读书会已经成为了一门聚集流量、创造商业价值、促进群体智慧连接的新型学习模式。
从线下读书到线上听书,从参与式读书到体验式读书,从领读人到导读师……各种知识付费平台、各种知识型IP都入局了读书会。
虽然他们的定位、服务、产品类型、业务模式都不尽相同,但他们都具有读书会的性质和特点。
读书明明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,为什么读书会这么受欢迎呢?
第一,读书会是一种促进团体信息共享、智慧共享、情绪共鸣、深度对话的学习形式。
在这样一种团体碰撞的氛围中,参与的每个人都能突破自己原有的思维局限,实现跨界创新。
第二,读书作为知识活动的入口,是教育、培训等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做教育,如果从读书的环节深挖,之后会有很强的延展性。
第三,与其说读书会是产品经济,不如说是服务经济,与其说是服务经济,不如说是体验经济。
体验,才是真正让人获得存在感、成长感、幸福感的方式。
那么,读书会都有哪些类型呢?我们今天就来细细地梳理一下。
【大咖分享型读书会】
大咖分享型读书会,即邀请一些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,围绕一本书来做分享,分享自己的专业见解和独特认知,让参与者从分享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思考。
2014年到2016年期间,我做了一个【醒职场读书会】,每周邀请一位大咖培训师来做分享,每个月根据学员的反馈和期待,做两场线下读书会。
线上读书会总共做了60场,线下读书会总共做了43场。
这种纯分享型的读书会的本质,是用输出倒逼输入。
分享状态下的思想输出,是读书最好的结晶,不仅能带来内化的加速,也能带来思想的共鸣。
【问题解决型读书会】
2015年,我开始对接一些企业读书会的业务需求。
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,企业客户普遍都希望通过读书会的方式,帮助员工解决一些问题,促进绩效提升。
因此,我在读书会中加入了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的环节。
我不仅会带着学员深度阅读企业指定的那本书,还会提出一些问题,设计一些案例,来让学员身临其境的模拟、思考、创造。
读书会中带着参与者讨论问题时,最有趣的部分,就是根据案例情境,大家一起继续往下深挖,通常这时候能够挖出更有价值的、规律性的东西。
一个好案例或者好问题,能够鼓励大家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,最终为学员提供解决问题的多个途径。
【主题阅读型读书会】
2016年,我运作了一个读书会叫做“如果”共读社群。
“如果”共读社群每个月组织一场线上共读活动,每月一个主题,匹配4本和主题相关的书籍,带领大家持续读书4周。
举例来说,假设这个月定的主题是时间管理,那么这个月我们就会筛选4本时间管理领域的经典书,带着学员每周读一本,四周时间刚好读完4本。
每周读完一本书之后,需要写读书感悟打卡,当然,也能看到其他人写的读书感悟。
同一本书,感悟却是多样化的。
四周过去,大家就会在时间管理这个领域形成体系化、完整性的知识结构。
这就是主题阅读型读书会,它既立足于知识点,又能突破书的局限,用主题阅读把不同书里、文章里的知识串联起来。
举个例子:关于拖延,可能有好几十本书都在讲,像《拖延心理学》《拖延方程式》《战胜拖延》……每本书的角度、内容都不一样,那究竟听谁的?
当然是把这些书都看一遍,找出他们的共性、差异点,再整合起来,形成一个整体的、对“拖延”的认知——这才是有效的学习。
【用户共创型读书会】
2016年,随着《化书成课》这门课程的出炉,我同步创办了【化书成课研习社】。
它的目的,是给《化书成课》的学员提供磨课平台、实践基地、知识变现的输出通道。
因为学员学习了《化书成课》的课程后,就能开发出带有个人特色的一门原创课。
为了验证课程价值和强化课程品牌,他们就可以通过【化书成课研习社】的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来做分享。
学员分享的是他们自己“化书成课”的课程内容,在分享过程中,一方面能够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,一方面可以根据现场参与者的反馈来优化自己的课程。
课程优化到一定程度,学员就可以通过授课来实现知识变现。
这种读书会并非纯分享式的,因为运用“化书成课”的技术,学员可以把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,让他们的受众在体验中习得新知、提升技能、重塑心态。
这种读书会叫做用户共创型读书会,在这类读书会里面,读书会的内容是由用户共同创造的。
用户产生内容,内容创造价值,价值带来收益——这就形成了一个共赢闭环。
当然,做这种用户共创型读书会的前提条件有三个:
一是你能够营造出一个用户共同创造内容的氛围和条件;
二是你能够帮助用户产出越来越优质的内容;
三是你有资源能让用户产出的内容实现变现。
【深度链接型读书会】
2017年,我意识到:
读书会建立的初衷,其实是提供一个场域,让人和人之前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双重连接,让各种观点在这个空间里面自由流淌,让每个人都能被激发出超越自身的创造力和洞见。
于是,我们设计了“深度悦读”的读书会活动。
每期,参与者需要带上自己读过的书来到现场,每人5分钟分享自己手中的这本书。
一个人分享的时候,其余人作为听众,静静地聆听或者做一些记录。
可分享的内容如下:
(1)阅读这本书的原因和目的(感兴趣/有困惑想寻求答案/听别人推荐等等)
(2)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
(3)读完书后发现书的内容与自己所期待的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
分享结束之后,参与者把自己带来的书放在一张桌子上面,让这些书整整齐齐地排列,然后每个人可以从中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——相当于交换图书。
每个人拿到交换后的书之后,可以阅读20分钟(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读),然后找到这本书的所有者(带这本书来现场的人),去和他分享自己刚才短时间内的读书感悟:
(1)选择这本书的理由
(2)读过的章节及内容概括
(3)阅读后的心得/体会
这种方式能让大家转换视角、深度链接,并在短时间内吸收到这些书中的精华。
【多维体验型读书会】
2018年底,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成为了【绩效提升主题促动会】的会长。
在为企业提供促动式工作坊的过程中,我醍醐灌顶的发现,促动技术和读书会的结合,是最贴近于读书会本质的一种形式。
因为,用了“促动技术”的读书会,能给参与者带来丰盛的体验、奇妙的感官刺激、群体智慧的引爆、认知和心智的突破。
所以我发起了【促动式读书会】这种创新模式。
促动技术的架构性设计,让团队中的每个人,能够自由贡献自己的想法、经验,分享自己的感受、期待,并且在促动师的引导下,让团队的创新力发挥作用,最终的成果是大家的灵感涌现而成的智慧。
促动式读书会和传统的读书会不一样,大部分读书会喜欢告诉你,你应该怎么做;
而“读书会促动师”会现场给你提供机会去探索、去体验、去实践,让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发生改变。
所以每次促动式读书会活动,参与者的体验感都很强,有些人甚至说这种体验深入骨髓、深入细胞,这样的反馈更坚定了我把促动式读书会发扬光大的信心。
所以,从2019年开始,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会促动师,也带着他们与一些平台/企业合作,做了很多场促动式读书会,探索出了读书会的千万种变化形式。
读书,有时想一个人读,有时想跟知心朋友分享着读,有时想邀约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读,有时想集结一群人一边碰撞一边读。
读书是自觉,读书会是觉人;
读书是自律,读书会是他律;
读书是独享,读书会是共享。
如果你是一个读书会运营者,你是倾向于给读书会中的书注入生命,还是给读书会中的人注入生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