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语有云: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喝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,可以说是居于很重要的地位。而喜欢喝茶的人,泡茶的时候都讲究。但大部分的茶友,一般都是先放茶叶后倒水,那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?

众所周知,大部分喜欢喝绿茶的朋友都会先放茶叶后倒入,其实这也是一种泡茶的方法,在泡茶的手法中属于下投法!但这种泡茶的方式不全部适用于绿茶,毕竟绿茶也是分品种的,所以用这种方式泡所有的绿茶,并不正确!
绿茶有三种泡法:上投法、中投法、下投法
上投法:主要是冲泡细嫩的绿茶,一般茶叶都是单芽或者一芽一叶。比如贵州都匀毛尖、洞庭碧螺春等嫩度较高的绿茶。
即“先水后茶”!就是先把杯子内倒入80℃~85℃的水,大约7分满,然后拨入茶叶,缓慢倾斜杯身旋转两三圈,让茶与水充分融合,最后静待1~2min,就可以饮用了。冲泡此类茶叶,有热度且安全,但冲泡时采用玻璃茶具最佳!因为玻璃茶具不会吸收绿茶里面的香味,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茶叶的清香。
中投法:主要冲泡较细嫩且高香的绿茶,比如说龙井。
即“先水后茶,再添水”!这种泡法与上投法不同。开始只需要在杯子倒入3分满左右的水量,然后拨入茶叶,同样换面倾斜杯身缓缓旋转两三圈。当茶浸入水后,再高冲注水至7分满,此时茶叶会随水翻腾起舞,茶香开始弥漫,静待1~2min,就可以饮用了。
这个方法采用的是水—茶—水的投茶顺序,这样泡茶的效果就是避免水高温热力和水冲击的伤害,尤其是二次高冲倒水,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茶叶的清香!
下投法大家都知道,就是先茶后水!其实除了泡茶的顺序很重要,使用什么样的茶具也很重要,它直接影响茶的口感!
玻璃茶具

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玻璃茶具,因为玻璃杯、玻璃壶,能够展现绿茶的青衣玉露的优美形态。其次,玻璃茶具散热快,不会聚合高温,闷坏茶叶。
很多朋友认为玻璃茶具不上档次,其实好的玻璃杯不仅特有档次,还很显品味。比如图上这种锤纹式的公道杯,就很受欢迎!它给人的视觉感就像是千锤百炼一样!
紫砂茶具
用紫砂茶具泡茶,香味醇和保温性好,且无熟汤味,同时也是所有茶具中最不挑剔的,也就是说什么茶都可以泡,但唯独有一样必须要做到,就是一壶一茶!一把壶从头到尾只泡一种茶叶!
此外,还可以根据紫砂茶具自身的形状、泥料、容量来决定泡什么茶好!一定要注意,使用紫砂茶具泡茶,一壶不能事二茶,这样冲泡出的茶汤才能坚持原味的鲜度与纯度,否则就很容易串味!
凤鸣毛尖
此茶适用于中投法冲泡!因为它的香气非常高扬,且密度适中、茶条紧实饱满,用中投法泡此茶再合适不过了!
此茶是川地的好茶,来自四川省宜宾市,宜宾绿茶素以“鲜、香”著称,此茶也不例外!它因产自高山又香气高扬被誉为:“高山香茗”,备受老茶客喜爱!不仅如此,此绿茶名属川地十大名茶“天府龙芽”之列,在茶圈也是小有名气!
此茶品质卓绝,离不开它产地优质的地理环境!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方地区,当地温度适宜,降水充足,整个大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存。而此茶的核心产地又来自海拔1000米的大山之上,那里昼夜温差大,害虫难以生存,便免去了喷洒农药,茶叶天然有健康!此处的昼夜温差大对茶树吸收养分也有益!茶树生长缓慢,积累的养分非常充足,所以它喝起来鲜且香!
特点:
外形笔直细长,表面又茶毫,颜色呈墨绿色,散发着高扬的板栗清香。成汤后,汤水碧绿明亮,清澈见底,芽叶在水中绽放,十分养眼!茶汤的香气比干茶更加高扬,板栗香浓郁高扬,令人沉醉!入口,滋味甘甜鲜爽,十分好喝!
桐城小花
此绿茶外形舒展,密度低,易冲泡开,所以用上投法冲泡最合适!
“桐城小花”,来自安徽省桐城市的茶叶。属于当地特产,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桐城市所在地理位置优越,当地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雨量充足,空气湿润,光照充足。是典型的“南方茶叶”!
它有独特的兰花香,喝起来“兰韵”十足,因此一直在茶圈备受关注!
特点:
外形自然舒展,飘逸成朵状。茶叶表面毫毛显著,色泽翠绿,香气清幽。成汤后,汤水色泽嫩绿明亮,香气清新持久,是好闻的兰花香!入口,滋味鲜醇回甘,兰韵十足!